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据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骨关节炎的总患病率已达到15%,保守估计患者人数超过1亿。其中,超过半数的骨关节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下降,其危害程度不亚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正因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关节炎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共同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2025年初,由绍兴市红十字会和绍兴市中医院联合发起了“帮你站起来”公益项目。这一充满红十字温情的公益举措,旨在为需要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经济困难患者提供资金帮助,用实际行动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助力困境中的患者重新站起来,再次行走在生活的道路上。截至目前,共帮助5名困境患者重新站起来。
“护膝误区”
误区一:护膝戴得越久越好
护膝是“临时支架”,不是“长期保护伞”。 如果天天戴着、坐着睡着都不摘,会让大腿肌肉变懒、变弱,股四头肌力量下降,膝盖反而更不稳。
平时多练股四头肌,如直腿抬高、坐位伸膝。大腿肌肉强壮,才是膝盖最好的“天然护膝”。
误区二:膝盖疼就该“少动
过度静养(长期卧床或一动不动)会加速关节退化,适当活动才是护膝关键。
静养过久会让关节液循环变差、肌肉萎缩,膝盖越来越僵硬,关节功能越来越差。疼痛轻可动、疼痛重要休息,动静结合才是关键。坚持“轻运动、勤活动、不过量”,可以做散步、游泳等低负重运动,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以关节舒适为准。
误区三:退休后运动越多越好
适量运动养膝,过量运动伤膝。很多退休后时间充裕的朋友开始非常重视健康,容易从“不运动”的极端走向“特别爱运动”的另一个极端,一天走20000步、频繁爬山、暴走健身,反而让关节提前“透支”。
每天快走6000~8000步最合适。运动中若膝盖酸胀,应暂停并冷敷。循序渐进,适度为宜。
误区四:关节不好喝骨头汤能进补
骨头汤里几乎没有关节软骨所需的胶原蛋白和氨基葡萄糖, 反而含有大量脂肪。长期饮用不仅补不了关节,还可能导致长胖,让膝盖更吃力。
多吃鸡蛋、牛奶、豆制品补蛋白。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氨基葡萄糖或Ⅱ型胶原蛋白。控制体重,才是保护关节的“第一补药”。
误区五:拉筋、压腿、劈叉越多越灵活
老年人盲目模仿年轻人的拉筋、压腿、瑜伽等动作,容易造成韧带松弛、关节不稳、半月板受伤。膝关节“松”了,比“僵”更危险。
拉伸活动应在无痛范围内,动作轻缓、不追求幅度,以太极、八段锦等温和型运动为主。任何“拉筋式养生”都应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