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全市公共场所AED配置民生实事项目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

       11月8日下午,市红十字会专门组织市应急办、市政务办有关专家以及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区、县(市)红十字工作人员成立项目验收组,对2018年公共场所AED配置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现场验收。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市委会主席胡少云,市政协常委、教文卫体委主任冯吉祥,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执委会主任郑杰,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抒,以及来自医疗、教育系统的市政协各界代表,红十字社会监督委员会、AED设点单位、志愿者代表及市直各大媒体记者30多人出席评估验收会。
       此次验收会设在市直AED试点单位之一——绍兴图书馆进行,会上,专家组成员严谨、详细对照招标技术标准,对AED设备和智能平台性能及运行情况进行系统、全面检查测试,并以远程联调测试的形式,现场抽查2个区、县(市)设点机器反应灵敏度、使用情况及智能云平台跟踪情况。专家组成员经过规范、客观、专业的检测评估,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通过评审。
       会上,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执委会主任郑杰代表市红十字会对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级给予此项工程的支持和关注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就2018年公共场所AED配置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做出承诺,下阶段,将一如既往按照绍兴市公共场所AED配置三年实施方案计划安排,从强化督查考核、优化云平台管理、组建AED专业志愿队、加大群众知晓度等方面入手,结合日常应急救护普及培训“五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广场、进农村、进学校)项目及志愿服务,总结经验,认真抓好AED的宣传、普及、推广,以更高的标准打造AED配置的“绍兴样板”,真正让AED成为点亮城市的文明之光。
       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市委会主席胡少云在讲话中对公共场合配置AED这项民生实事工程的完成情况及本次验收会的圆满召开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下阶段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要加大覆盖面,编织完善的“生命安全保护网”。要求今后进一步加大我市公共场所AED的配置率和覆盖面,切实达到《“健康绍兴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目标,即“到2030年,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累计达到60%,公共场所每万人自动化体外心脏除颤器(ADE)配备达到1-2台。”让这件“政府关注、社会期盼、百姓所需”大实事,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继续得到有效推进,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二要加大宣传普及面,提升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要求红十字会继续充分发扬“先锋”优势、职能优势,组织好全市700多名优秀师资力量,将AED纳入日常救护培训课程设置。要求媒体进一步向公众传递AED知识,并注意搜集身边真实、鲜活的抢救实例,既要说明重要意义,又要传播实操技能,既要让老百姓懂理论,更要懂技能,真正让老百姓参与进来,争做应急救护“第一反应人”。三要加大工作合力,群策群力建立长效联动机制。要求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在思想上、行动上群策群力,达成共识,坚持部门合作、上下联动、       资源共享、互惠互利,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希望全社会广大群众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一样,保护身边这些珍贵的“救命神器”,努力让它们在最关键时刻发挥最大功效。
验收会结束以后,有关领导还分赴AED另一设点现场进行检查指导。
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红十字会作为公共场所AED配置民生实事项目牵头实施部门,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支持下,确保时间前移、工作前移、责任前移,牢牢把握“广泛调研,科学筹划;争取支持,同心合力;重点突出,精准布点;智慧管理,有效快捷;严谨规范,最优配置;示范引领,培训同质;明确责任,共同管理”七项工作原则,经过前期的咨询论证、公开招标、部署协调、安装调试、平台建设、组织培训等环节,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全市已完成112台(其中市本级41台,越城区14台,柯桥区15台,上虞区13台,诸暨17台,嵊州6台,新昌6台)AED的安装及培训工作,共开展AED救护培训89期,3406人参加,3216人取证。其中市本级培训27期,1032人取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AED配置后的有效管理及方便群众使用,在配置AED同时,在全国率先试水,建成全市智能化管理云平台,可远程实时监控每台AED的状态,群众可通过手机端查寻每台AED所在位置,努力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赢得4-6分钟的抢救黄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努力打造“绍兴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