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红十字事业发展进程, 总有一群平凡而普通的人, 默默无闻地传递着正能量, 他们或挽起臂膀献出热血, 或舞动人道旗帜走进贫寒家庭, 或走遍城市乡村传授救护知识 或慷慨解囊书写大爱情怀。 他们是红十字系统的最美人物, 让我们记住他们, 记住他们用最简单、最朴素、 最真挚的情感为我们的社会留下的最闪光一面…… 让我们记住这些最美的红十字人和事是他们, 默默无闻地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事迹介绍

  2018年2月5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过是一个普通日子,对于嵊州的一名医务工作者赵科和远方的一名6岁白血病孩童来说,则格外特殊与珍重。

  当天中午12点,经过近4个小时的采集,当150多毫升的造血干细胞缓缓地从赵科的血管中流出,赵科成为了嵊州市第2位、绍兴市第19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等待在一旁的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立即将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护送,千里之外的远方,一个6岁孩童正在等待这些让生命新生的种子。
无心插柳,6年时间传来初配消息
  2月5日早上8点多,在浙江省中医院,正在做最后准备的志愿者赵科,当针头从他的两只手臂插入,引导血液慢慢流入一旁的血细胞分离机,这与他最初的那个无心之举,间隔了6年多时间。
今年30岁的赵科是嵊州市一名医务工作者,2011年下半年,在一次献血中,赵科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时就留了几毫升血样,根本没有多想,有一天会对上型。”赵科说。
2017年11月,赵科接到了嵊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样和外地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在回答是否愿意进行接下来的进一步配型以及捐献问题上,赵科一口答应。
赵科说,在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捐献骨髓相匹配的成功概率是几百分之一到几万分之一。这个概率落到自己身上,感觉就像幸运砸在了自己头上,因此能成为一名捐献者,他觉得是一件荣幸的事,感到激动。
接下里的高配以及体检,进行地非常顺利,当然其间也有一些不支持的声音,但赵科觉得,自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职责,平时在医院工作,病患见的多,心里也多了一份悲悯,同时自己学有所长,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一定了解,最后也就成功说服了那些不支持的声音。
医者仁心,1000公里外接力爱心
  2月1日,赵科来到浙江省中医院,开始注射动员剂,准备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从2月1日到2月5日早上,赵科一共接受了9针动员剂的注射。“身体反应确实比较大,特别是腰酸,但单位领导、同事、周围朋友一直给予关心,每天问候、打气,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李阿姨每天来探望,我心里很暖。”
2月5日上午,受捐孩童的家长也托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捎来了一封信,信里这样写道:感谢您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一种神奇的力量,把我们连到了一起。我们天各一方,却血脉相连。孩子查出疾病的那一刻,我们的人生也发生了改变,撕心裂肺地哭过,淡然面对过,我们是幸运的,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好心人,这十万分之一的缘分我们倍感珍惜……
嵊州市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小姝也特地赶到了省中医院,“我一定要赶过来,给赵科加油,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我和赵科’,能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杨小姝说。
中午12点40分,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束,志愿者火速带着这些生命的种子,赶往千里之外。
捐献日记,让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
  “2月1日,早上九点半出发,十二点到达省中医院。路上有朋友同学的鼓励,关怀,一下车更是得到志愿者医护的热情接待,倍感温暖。我会全力配合工作,争取捐献顺利完成。”
“2月2日,这几天饮食作息等,调整最佳状态。病房看见很多血液病人,大部分是小孩,听说他们花很多钱,还不一定有救命希望,我一点皮肉痛不是事了。”
“2月4日,第四天了。整个人没劲,坐也是,站不是,躺不是,散架了,但这都不是事。家人呢,默默支持,看得出他们很心疼。希望新种子能够在那个孩子体内茁壮成长,帮助他早日脱离病魔。”
从配型成功开始,赵科用捐献日记,记录下了这次捐献骨髓的全过程。“我希望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骨髓捐献的过程,希望有更多人真正了解它,从而有更多人加入志愿者群体,用我们的健康给病人带去生的希望。”

 

捐献者姓名
赵科
单位
嵊州市人民医院
捐献时间
2018-04-30
捐献对象
一位6岁白血病患儿
所获荣誉
省、市红十字公益之星
留言
留言人: 留言内容: